導語:高等教育評估是我國一項持續推進40年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制度。2025年10月,學校即将迎來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進校考察。
為普及評估基本知識,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關心評估,人人了解評估,人人參與評估,人人為迎評促建作貢獻”的濃厚氛圍,特編輯“迎評促建”——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應知應會專欄。
本期讓我們一起了解學校如何做好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打造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質量文化。
01 學校如何做好評建改工作?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的評建改不同于上輪審核評估的評建,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審核評估的重要環節。其中自評自建是審核評估的基礎,學校可以通過自評自建促進學校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通過評估整改形成質量閉環管理,可促進高校自覺鞏固和充分利用評建成果,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學校要将評建改作為一項“全鍊條”的工作來考慮,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立德樹人作為評建改工作統領。學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将立德樹人完整、全面地體現在學校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要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和“負面清單”,形成培養目标一緻、職責分工合理、育人合力顯著的立德樹人工作格局;要認真做好《自評報告》中立德樹人情況“必答題”,總結學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舉措及取得的成效,查找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改進措施,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評建改工作“全鍊條”。
二是要正确理解審核評估。學校要深刻理解新一輪審核評估從名稱上就發生了變化,從“本科教學工作評估”變成了“本科教育教學評估”,評估的内涵和外延都發生了變化,從聚焦教學工作,轉向了聚焦教學基礎上的育人工作,更多地是從育人的高度來看教學,不僅包括本科教學,而且涵蓋黨的領導、思想政治工作、學生發展、資源保障等學校辦學各方面,是對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考核和整體評價。從這個意義上講,新一輪審核評估不僅僅是分管教學的校領導、教學或評估部門統籌執行層面的事,而應該是黨政領導班子要決策的大事,關系到學校“十四五”期間發展目标和辦學定位的重大選擇。
三是構建高校的質量文化。學校要全面對接“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國際先進理念,從概念層面、機制層面、實施層面落到師生、院系、專業和課程,使這一先進理念成為整個評估工作的理念共識和行動自覺。“學生中心”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刻苦學習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産出導向”強調以學生學習效果為導向,注重評價學校提升人才培養的目标達成度、社會适應度以及學生和社會滿意度,避免單純根據顯性指标評價辦學水平。“持續改進”強調對人才培養全鍊條形成質量閉環管理,促進高校積極構建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質量保障機制和大學質量文化,及時發現問題、持續改進提升質量。
四是堅持實事求是。學校要用好自主選擇權,依據自身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标選擇适宜的評估類型和指标體系,形成個性化評估方案,用自己尺子量自己;以“平常心、正常态”對待評估,評建改工作要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做到不回避問題、不隐瞞事實、不弄虛作假、不誇大成績;樹立正确的評估價值取向,從發展的角度出發看待評估,以審核評估為契機,落實質量主體責任,與專家組、評估機構形成“質量共同體”,對本校人才培養狀況、培養質量全面深入地自我審視和不斷地自我改進,促進高校内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
五是要處理好四種關系。學校要處理好審核評估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處理好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系,積極構建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高校質量文化;處理好自評工作與日常工作的關系,使高校的評建工作融于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質量保障體系與質量文化建設工作之中;處理好自評工作與整改工作的關系,保證評建改工作長鍊條開展、常态化推進。
02 學校的評建工作分為哪幾個階段?
答:根據《77779193永利官网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方案》(湖工大教〔2023〕108号),學校審核評估工作分為五個階段:宣傳啟動段(2023.10—2023.12)、自評自建(2024.01—2024.12)、預評整改(2025.01—2025.07)、專家考察(2025.08-2025.10)、持續整改(2025.11—2027.11)。
03 學校如何準備新一輪審核評估相關材料?
答:一是基本材料。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近三年學校教學質量報告、申請報告等應該作為評估的基本材料上傳至評估系統,不能等到專家需要時再臨時提交。
二是教學檔案。包括課程大綱、試卷、畢業論文(設計)、實習實踐等過程性與終結性材料。
三是《自評報告》及支撐材料。主要包括教學資料、學生學習檔案、各類記錄性材料、合作協議及其他佐證材料等。
四是引導性材料。主要包括高校職能部門、教學機構、實習實訓基地和就業單位等材料,教學活動安排和人員名單,如校曆、課程表、教師名單、學生名單等。
04 學校需重點關注的“紅線”、“底線”要求有哪些?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對标國家基本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規定,在指标體系中設置“紅線”和“底線”要求,體現國家對所有參評學校的剛性約束。
在定性指标中,通過增設對教師、學生出現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等負面問題能否及時發現和妥當處置,教材選用工作出現負面問題的處理情況等方面的立德樹人“負面清單”,關注高校辦學“紅線”。
在定量指标中,通過設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基本辦學條件、學生發展與支持服務方面的要求等“統一必選項”,列出了辦學“底線”标淮,其中第一類評估16個,第二類評估17個。
對于突破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底線等問題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将采取約談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限制新增本科專業備案等問責措施。
05 學校在線上評估與入校評估環節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1)線上評估:2-4周。
基本流程包括:
線上評估開始前,參評學校與項目管理員對接,明确學校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包括系統測試等)。依據評估方案要求,在評估系統中提交基本材料、自評材料及其他材料等。
線上評估開始後,專家主要進行材料研讀,線上調閱材料、在線訪談座談、聽課看課等。參評學校根據專家評估工作需要提供相關材料,落實訪談座談、聽課看課安排,組織相關人員按時參加訪談座談。
(2)入校評估:2-4天。
基本流程包括:
入校評估前,專家組組長與參評學校協商入校考察時間、天數、環節和重點考察内容等,參評學校提出是否召開評估說明會(評估第一天)。準備好自評材料、專家案頭材料等,協助安排專家組成員交通與住宿、做好經費預算等。
入校評估期間,參評學校根據專家評估考察任務,配合做好聽課、訪談、調閱等安排,與專家組商定召開專家意見交流會(最後一天)。
入校評估結束後,專家組成員離校,參評學校協助做好經費決算、入校評估材料整理等工作。
06 學校如何做好評估整改工作?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的整改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學校要認真梳理研究專家提出的問題以及自評自建查擺的問題,深刻剖析問題原因,切實做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
一是及時總結評估工作。學校要在評估後召開專題會議,對評估工作進行及時總結,對标問題制定《整改方案》。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标導向,建立整改問題台賬,明确整改任務、措施、時間表以及預期目标和成效等。
二是建立評估整改工作機制。學校應建立整改工作機制,全面開展整改。整改工作重在長效機制、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的建設,要紮紮實實整改,不能書面整改、虛假整改。建立督查督辦和問責制度,定期對整改工作進行督查,持續追蹤整改進展,确保整改取得實效。
三是按時提交《整改報告》。原則上,學校要在評估結束後兩年内完成整改任務并提交《整改報告》,系統、全面、實事求是地進行總結,針對需要整改的問題清單逐項分析整改情況,包含整改前後核心數據對比等。
附件:審核評估學校工作流程圖
審核評估學校工作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