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團隊

海洋特種裝備技術團隊

'

時間:2022-09-26 浏覽:來源:77779193永利官网

團隊簡介

海洋特種裝備技術研究所是77779193永利官网新成立的一個團隊。本團隊以海洋開發、艦船及海上風電裝備為依托,緻力于海洋特種裝備、艦船聲學覆蓋層、艦船振動噪聲控制及海上風電的研發。其中在海洋特種裝備方向,已形成研究、設計、型号裝備開發、加工制作、試驗、現場安裝調試和質量管控等閉環研發能力。

團隊現有3名教師(1名教授、1名副教授和1名講師)、2名高級工程師(團隊引進)、1名兼職副教授。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青年基金1項,湖北省自然基金1項,型号研制項目2項,合同科研經費超千萬。

成員介紹

負責人:

何世平教授, 19729月生,2004年博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海軍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博士後,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訪問學者,原海軍工程大學副教授,潛艇聲隐身綜合國家隊成員。2018年自主擇業,應聘為77779193永利官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特種裝備、艦船聲學覆蓋層、艦船振動噪聲控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海軍預研和型号項目多項,科研合同經費超千萬元,到賬經費合計300餘萬元。研制的ΧΧ氣脹式救生筏機械釋放裝置、抑振去耦聲學覆蓋層等裝備填補了國内空白,研制的新型炮膛鏡性能指标已超過美軍标的要求,現已裝備于現役艦艇,産生了顯著的社會和軍事效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EI收錄論文7篇,授權發明專利5項。

成員:

何世平

教授/博士

1972.09

汪泉

副教授/博士

1984.12

任軍

講師/博士

1983.10

 主要科研成果及項目

序号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負責人

到帳金額

起止年月

1

基于廣義泛函與等幾何分析的風力機葉片集成設計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汪泉

60

2019.01-2023.12

2

水飽和通孔泡沫金屬水下聲反射異常現象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何世平

86

2013.01-2017.12

3

基于表面曲率光滑連續性的風力機葉片氣動外形與結構拓撲優化設計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汪泉

25

2015.01-2017.12

4

基于頻響函數的結構固有頻率與振型修改方法研究

湖北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重點項目

任軍

4

20211-202212

5

潛艇救生筏機械釋放裝置原理樣機研制

海軍研究院

何世平

60

2018.12-2019.12

6

潛艇救生筏機械釋放裝置原理樣機試驗

海軍研究院

何世平

36

2018.12-2019.12

7

救生筏機械釋放裝置型号裝備

江蘇科技大學

何世平

248.4

2019.06-

8

钛合金液位傳感器研發合同

武漢理工大學

何世平

14.5

2020.03-

團隊照片展示

李校長視察現場試驗

 研究方向

1.ΧΧ氣脹式救生筏機械釋放裝置

ΧΧ氣脹式救生筏機械釋放裝置主要是為失事ΧΧ艇員逃出水面後提供生存和通訊求救平台。該裝置填補了國内空白,現已成功裝備現役ΧΧ。目前正在開發第二代産品,通過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創新性設計,力争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抑振去耦瓦研制

通過開展聲學覆蓋層降噪機理研究,提出了新型複合聲學覆蓋層設計思想。與某企業合作,通過合理選用阻尼新材料成功研制耐壓艇體抑振去耦瓦,在抑制艇體振動和降低輻射噪聲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現已裝備于現役ΧΧ。在研制過程中,提出了聲學覆蓋層降噪指标評價體系,并研制了聲學覆蓋層降噪性能激光測試系統,填補了國内實驗室小型測試裝置的空白。

3.引俄DACS程序包解讀驗證研究

該程序主要功能是對船舶多設備隔振系統進行計算,并判斷隔振方案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國内從俄羅斯引進該計算程序,并投入了1000多萬預研和科研資金研究開發該程序的使用,但在如何使用該程序包進行計算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在何琳院士的指導下,通過分析解讀,揭示了DACS程序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存在的問題,為正确使用DACS程序提供了支持。

4.水飽和通孔泡沫金屬水下聲反射異常現象研究  

比較系統地完成了通孔泡沫金屬水聲聲管實驗,實驗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常壓下,它是一種全反聲材料;在一定壓力作用下變成了全透聲材料。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支助下,探索分析了異常現象背後的機理,為聲學覆蓋層低頻難題提供新的可能性。

科研成果

1.風力機葉片氣動外形與拓撲結構多學科交叉優化設計理論與方法

利用風力機翼型泛函集成設計理論,并結合表面曲率光滑連續性思想,提出了一種通用的連續設計攻角情況下翼型參數化集成表征方法——曲率光滑連續性與泛函集成設計數學表征方程,用該數學方程不僅可表征任意可能的葉片翼型廓線,而且也解決了連續攻角情況下翼型優化設計過程中氣動力不收斂這一難題。建立了基于表面曲率光滑連續性的風力機葉片氣動性能與結構優化數學模型,對葉片翼型廓線、葉片曲面及結構進行了設計與優化,形成風力機葉片翼型廓線與結構自主設計的新理論和新方法。本研究打破了傳統的葉片翼型設計思想,對複雜曲面葉輪式流體機械設計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新的葉片翼型廓線設計理論對提高風力機葉片翼型設計水平與設計能力,提高我國風力機裝備制造業自主研發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新設計翼型族圖

風力機樣機測試技術

 2.3-PSS柔性并聯微操作平台設計研究

本研究設計主要針對3-PSS柔性并聯微操作機構進行了運動學、工作空間、剛度以及動力學等相關理論、技術和方法的研究。該機構結合了并聯機構剛度大、承載能力強和柔性鉸鍊無間隙、無摩擦、易于裝配等一系列優點,結構穩定、精度高、誤差小,在諸如精密加工與測量、醫療微操作、航空航天等領域擁有市場應用前景。機構的材料選擇65Mn彈簧鋼,密度7850kg/m3。通過運動學和動力學相關性能優化後該機構的結構參數為:柔性球鉸的最小厚度t1mm,切割半徑Rs2.632mm。機構的杆長為50.13mm,靜平台半徑為38.66mm,動平台半徑為25mm

3-PSS柔性并聯微操作機構結構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