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9-1987.6 在湖北工學院讀書、入黨;
1987.6-1989.4 在襄陽車輛總廠工作;
1989.5-1995.7 在襄陽市經濟委員會設備管理辦公室工作,任副主任;
1995.7-1997.5 在襄陽市國有資産管理局工作,任評估事務所所長;
1997.6-2003.12 在襄陽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産權交易所工作,任經理;
2003.12-至今 在湖北襄陽正佳拍賣有限公司工作,任董事長。
87年6月,熊發安服從學校分配到襄陽車輛總廠設備管理科工作,主要主要從事全廠設備管理、技術改造、引進及維護工作。早期的車輛廠生産仍屬計劃經濟粗放的經營模式,手工及半機械化生産導緻人員庸腫、生産效率低,針對上述情況,熊發安在深入實際、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對力車關鍵工序條帽生産采取組合機床生産的構想,得到廠領導重視,并與北京農機研究院及兄弟廠家聯合研制成功,将原來單一的6個工序集中在一台設備上完成,即提高了工效,保證了質量,又極大地節約了生産成本。
89年,随着東風公司移駐襄陽,我市工業調整戰略,全市工業系統提出以服務二汽、振興全市汽車工業。其間我市大批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迫在眉際,為此,市經委成立設備管理辦公室,熊發安作為技術人員調市設備辦任副主任。主要協調全市機械工業因配套二汽的設備調配、技術改造、分工協作等工作,時值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設備管理條例出台,我辦積極組織宣傳貫徹并制定了《襄樊市設備管理實施辦法》,組織企業通過評比達标創優工程,完善企業組織機構、設備管理各項規章制定等措施,整體提升了我市工業裝備管理水平,92年被省政府省經委授予設備管理先進地(市),熊發安同時被評為設備管理先進工作者。
95年初,國務院選定襄樊、牡丹江、攀枝花三市為全國清産核資試點城市,為此,我市成立了國有資産管理局,前期重點開展工業企業資産清産核資、評估工作。因工作需要熊發安調國資局組織清産核資的評估工作,通過2年多努力,基本上掌握我市工業企業的家底,并與另外2地市及時交流,制定出清産核資指南、制度、标準,為在全國範圍内開展清産核算工作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末,随着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工作引向深入,以産權制度改革為重點的指導思想逐漸浮出水面,在當時觸及産權的改革極其敏感,困難重重,根據中央及省市部署,用3-5年時間徹底解決國有企業問題,能兼并重組的兼并重組,資不抵債的堅決破産。為此,政府體改委成立産權交易所,熊發安遂調入産權所工作,組織配合政府、司法、勞動人事、公安、土地、财政、房管等部門研究制定《襄樊市國有企業産權改革實施細則》,指導全市産權制度改革工作,就我市而言,資不抵債的企業占80%以上,也就是說,80%的國有企業要走破産程序。全市将在短期内面臨大量的失業,将觸及職工切身利益,涉及社會各個方面,維護社會穩定成了當前頭等大事,面對持續不斷的上訪,阻路阻橋等群體事件,熊發安及改制辦的同事們頂住極大地壓力,做了大量宣傳解釋工作,改制要按時向前推,社會穩定不能有大波動。為此,我市廣泛招商,提高資産最大化變現,建立完善社會保障機制,盡量減輕改制風險,盡量保障就業、退休養老等保障性措施。在工作中,我們邊學習邊總結邊推廣,走出了一條前無古人且适合我市的企業産權制度改革路子,順利地完成了這場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大的改制工程。
襄陽正佳拍賣有限公司是産權交易所改制的産物,除延續國有企業産權交易外,同時開拓國有土地、涉案資産、民間資産、無形資産等拍賣。公司成立近10年來,先後拍賣各類資産近20億元,為優化資産重組配置、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完善市場體系建設作出重大貢獻,被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授予拍賣先進單位,被湖北省拍賣行業協會授予“AA”級信用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