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台定位
77779193永利官网組建無損檢測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旨在發揮其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優勢和産品質量檢驗工程的學科特色,并借助湖北省、武漢市無損檢測學會的行業平台,聯合省、市無損檢測技術領域研究機構的力量,開展以無損檢測技術為基礎、測控技術為主線的多學科、多領域、多部門的綜合研究,以促進無損檢測技術的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輻射,建設一支能承擔和完成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科研隊伍,搭建一個擁有先進儀器設備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國内一流實驗平台,形成我國無損檢測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的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二、研究方向
本工程中心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強化特色和發揚優勢的原則,切實加強科技資源的整合和學科交叉融合,始終保持以無損檢測技術為基礎,以測控技術為主線,緊密圍繞管、杆、闆等規則結構件的無損檢測技術進行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科技成果。近三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13項,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武漢市重點科技攻關等課題以及企業委托項目34多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國家授權專利和軟件著作權14項,發表學術200餘篇(其中被SCI、EI等收錄60多篇),逐步發展和形成了“電-磁-聲檢測技術”、“光電檢測技術”、“無損檢測信息智能化處理技術”等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這些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電-磁-聲檢測技術
本研究方向主要開展電磁、超聲檢測技術和機理的研究,給出工程應用定量分析和理論依據,并為材料及構件的缺陷或加工性能的檢測提供适用的試驗方法和先進的儀器設備。其中,在電磁檢測技術方面,主要涉及漏磁檢測、渦流檢測以及先進電磁檢測儀器與設備的研制等;在超聲檢測技術方面,主要研究高性能超聲換能器的制備工藝及聲場測試、超聲導波理論與檢測技術等。具體研究工作包括:高速高精漏磁檢測機理及應用技術、陣列渦流檢測、脈沖漏磁檢測與漏磁成像檢測、高性能超聲換能器工藝優化及測試技術、超聲特征成像檢測方法與設備、聲光成像檢測技術、固體聲波觀測與數值仿真、聲發射檢測技術、非線性聲學檢測方法、變壁厚結構導波檢測技術等。
2.光電檢測技術
本研究方向主要應用現代光電測試技術實現非接觸的高精度測量,研究被檢測對象參數的變化規律,給出分析和檢測方法,提供工程應用的定量結果及設備。重點研究材料裂隙擴展和破壞規律,并應用現代光學技術、紅外熱成像、視覺檢測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使測試系統更具先進性和高精度性,實現非接觸、條紋實時監控和計算機實時處理的功能。具體研究工作包括:發射光譜實時體層析理論與技術、激光雲紋、全息檢測技術及儀器、光纖傳感與測試、納米光電探測器制作與表征、微光學器件數字化光刻理論及關鍵技術、金屬早期腐蝕行為的激光散斑動态與連續監測等。
3.無損檢測信息智能化處理技術
本研究方向主要針對極端條件下規則結構件的質量檢測需要,在電—磁—聲無損檢測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并運用模式識别方法進行智能化信息處理和缺陷類型識别,以實現定量無損評價和自動化檢測。主要在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别、計算機建模與仿真、人工神經網絡與進化計算、多傳感器數據融合與數據挖掘、信号與信息處理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并針對極端條件下管、杆(橋梁斜拉鎖、客運索道)、闆(儲罐底闆、壁闆)等的檢測需要,開發相應的自動化、智能化檢測裝備。具體研究工作包括:漏磁成像與三維重建技術、圖像數據融合與智能識别、基于序列圖像的自标定與三維重建、運動估計及目标跟蹤、無線傳感器網絡關鍵技術理論與應用等。
三、建設團隊
湖北省無損檢測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設管理委員會和技術委員會,下設研發部、工程部、培訓部、财務部、行政部等五個管理機構以及“電—磁—聲檢測技術”、“光電檢測技術”和“無損檢測信息智能化處理技術”研究室等三個研究機構。
中心依托77779193永利官网,整合校内資源,并借助湖北省、武漢市無損檢測學會的行業平台,與省、市無損檢測技術領域的企事業單位進行緊密合作,已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學曆層次及知識結構合理且具有較高自主創新水平和研發能力的學術梯隊。中心現有固定人員38人,其中高級職稱28人、中級職稱8人、初級職稱2人,享受國務院及省部級政府津貼專家3人,21人具有博士學位。近年來,在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學校人才政策支持下,本中心正式引進了6名有一定工程背景的博士畢業生來校工作,對本中心學術梯隊建設和人才隊伍穩定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本中心設置有以“電—磁—聲檢測技術”、“光電檢測技術”和“無損檢測信息智能化處理技術”為主體的三個研究室、一個無損檢測人員資格認證培訓中心和一個計算機房,現有科研用房使用面積約1100M2,儀器設備300多台套,設備固定資産達1350萬元。具有B&K振動與噪聲檢測系統、紅外熱成像儀、掃描電子顯微鏡、HALT/HASS高加速試驗系統、手掌式超聲A/B/C-掃描成像系統、聲發射檢測系統、智能多頻渦流檢測儀、金屬磁記憶診斷儀、結構完整性檢測儀、電子自準直儀、高能量皮秒激光器、光纖溫度測量系統等一批高檔實驗研究設備。此外,本校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分析測試中心等部門的一大批性能測試、成份分析及機械加工設備亦可為中心的研究開發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所具有的科研條件能夠确保中心各研究方向順利開展科研工作和對外開放的需要。
四、創新成果
近年來,中心始終堅持以無損檢測技術為基礎、測控技術為主線,緊緊圍繞電—磁—聲檢測技術、光電檢測技術、無損檢測信息智能化處理技術三大主要方向開展自主創新和工程化研究。三年來,團隊成員先後承擔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質檢公益”專項等各類國家級課題17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和企業委托項目35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獲批國家專利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0項,為我國無損檢測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五、社會服務
中心充分利用湖北省無損檢測學會、武漢無損檢測學會理事長單位的優勢,積極加強與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東風商用車、南車集團、湖北省特種設備安全檢驗檢測研究院、湖北省産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湖北省電子信息産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湖北省石油化工監測中心、武漢石化設備檢測及防護中心、博世熱力技術(武漢)有限公司等省内數十家大中型企業和科研院所的聯系,開展了大量産學研合作科學研究、技術咨詢和無損檢測技術服務工作。
此外,中心還先後為湖北省建設廳、湖北省建築工程質量檢測站、武鋼矽鋼事業部等單位舉辦了五期無損檢測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培訓班,涉及超聲波、磁粉和滲透三種方法六個門類,培訓學員近100人·門類,産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