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名稱、代碼、學制、學位
專業名稱:測控技術與儀器(産品質量工程)
專業代碼:080301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專業網站:
二、專業背景
本專業前身為“産品質量檢驗工程”,是1987年原國家經委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全國首創的質量檢驗專業,該專業以産品質量檢驗為核心,填補了質量工程本科學曆教育的空白。1998年,按照教育部頒布的新的本科專業目錄,專業更名為“測控技術與儀器”。在三十多年的辦學中,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高級技術人才,就業領域廣泛。
本專業于1993年、2003年分别獲批“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批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現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和湖北省特色學科;建有現代制造質量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機電産品質量工程技術創新基地、湖北省無損檢測技術研究中心等10餘個學科平台。
與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武漢大學、武漢深度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共建湖北省“宏觀質量管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面向國家、湖北省質量管理領域的重大戰略需求,以宏觀質量管理學科建設為基礎,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開展原創性、前瞻性和應用性研究。
與湖北省産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湖北省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湖北省标準化與質量研究院、武漢産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廣電計量等研究院所及大型企業建有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三、培養目标
培養目标: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系統的機械、電子、光學、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現代測控技術基礎理論和質量工程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良好的人文和專業素養、具備國際視野和較好的發展潛力,能夠在智能儀器、信息感知、智能制造和質量技術監督等相關領域從事儀器設計開發、産品檢測、質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綜合能力勝任工作崗位要求,能取得相應工作崗位的專業技術職稱或從業資格證書,成為單位的中堅力量。
四、專業特色
在學校培養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标下,面向制造業産品全壽命周期質量保證對質量人才的需求,本專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産出為導向,将現代質量管理理論融于教學過程管理,建立了持續改進的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從課堂内“學思結合知行合一”的溯源教學改革,到以學科競賽為抓手的“力創團隊”的創新人才培養,結合豐富多彩的“質量月”活動,重視學生在質量管理、質量技術、标準化等内容的所得,培養知标準、懂技術的質量管理工程複合型人才。
五、主要學科
儀器科學與技術、質量管理工程
六、核心課程
基礎必修課:工程圖學、工程力學、電路基礎、模電與數電、精密機械設計基礎、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儀器制造技術基礎、工程光學、C語言與程序設計。
主幹課程:傳感器技術、信号與系統、控制工程基礎、誤差理論與實驗設計、精密測量技術、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智能儀器設計、虛拟儀器設計、無損檢測技術、光電檢測技術、數字信号處理,機器視覺及深度學習,故障診斷等。
核心課程:計量學基礎、可靠性基礎、機電産品檢驗工程、質量管理學、精益六西格瑪、認證與認可、系統健康管理。
七、專業榮譽
1、國家一流本科專業;
2、2017年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3、國家特色專業;
4、湖北省品牌專業;
5、在艾瑞深校友會網被評為4星級,全國排第28名;
6、教學單位為湖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7、有“控制工程基礎”、“工程測試技術基礎”、“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3門省級精品課程。
八、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32人,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職稱的教師分别占師資總數的40.6%和31.2%,具有博士教師比例為77.14%;外校畢業的教師占比82.9%,其中有2人在國外高水平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近幾年本專業教師共計有14名教師分赴美國、英國等國際名校或研究機構進行學術訪問及進修。
本專業聘請26名校外具有測控技術與儀器和相關領域背景的企業技術專家和研究單位高水平人員作為兼職教師。
序号 |
姓名 |
職稱 |
研究方向 |
主講課程 |
成果榮譽 |
社會兼職 |
1 |
文昌俊 |
教授 |
可靠性與質量控制、質量管理 |
質量管理,可靠性技術 |
1. 湖北省農機鑒定站站長 2. 湖北省長江質量獎評審員 3.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 4.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項 5. 發表論文40餘篇、獲得專利3項。 |
湖北省現場統計研究會秘書長 全國注冊質量工程師主講教師 國家注冊審核員 |
2 |
楊練根 |
教授 |
精密測量儀器及智能化,标準化與質量管理 |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質量管理學 |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2. 主持省科技支撐計劃等省部級項目20餘項 3. 發表論文80餘篇 獲2019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
國家注冊審核員 |
3 |
楊建軍 |
教授 |
系統健康管理 |
質量管理 |
1. 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 2. 出版專(編)著3部 發表論文60餘篇 |
航天科工武漢磁電有限公司 技術顧問 廣電集團山峰測控有限公司 技術顧問 |
4 |
何濤 |
教授 |
視覺檢測、虛拟儀器及自動控制技術 |
傳感器技術 |
1. 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 2. 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3. 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 4. 湖北省優秀黨員 5. 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20餘項 6. 承擔企業合作項目50餘項 7. 發表論文100餘篇 8.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一項 9. 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 |
湖北省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 武漢市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 全國高校機械工程測試技術研究會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 中國故障診斷學會理事 |
5 |
宋小春 |
教授 |
無損檢測與評價技術、結構健康監測技術 |
無損檢測技術 |
1、 省部級科研(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 2、 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一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 3、 發表論文100餘篇 4、 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 |
湖北.武漢無損檢測學會理事長 |
6 |
朱永平 |
教授 |
自動化控制 |
控制工程 |
1. 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 2. 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20餘項 3. 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4. 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
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湖北省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副主席兼秘書長、湖北省制造強省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湖北省機電一體化應用技術協會理事長 |
7 |
王選擇 |
教授 |
精密測量及儀器 |
控制工程、測控電路 |
1.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2. 湖北省傑青獲得者 3. 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4.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項 5. 指導學生獲全國挑戰杯二等獎一項 |
|
8 |
張業鵬 |
教授 |
測試計量技術、質量工程 |
控制工程基礎 |
1. 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30餘項 2. 發表論文50餘篇 3.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
中國包協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 湖北省包協專家與教育委員會秘書長 全國質量工程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
9 |
馮勝 |
教授 |
精密光學測量 |
工程光學 |
1.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2. 省級人才項目入選者 3. 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20餘項 4. 發表SCI學術論文30餘篇 |
Optics Letters、IEEE acess等學術期刊審稿人 |
10 |
許忠保 |
教授 |
精密測量及儀器 |
光電檢測技術,精密測量 |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 2. 承擔省部級項目20餘項 3. 發表論文60餘篇 |
|
11 |
李偉 |
教授 |
測控儀器 |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控制工程基礎 |
1. 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 2. 承擔企業合作項目30餘項 3. 發表論文40餘篇 |
|
12 |
聶磊 |
教授 |
電子制造工藝可靠性 |
誤差理論,可靠性技術 |
1.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2. 發布論文50餘篇。 3.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基金1項,其他項目10餘項 4. 指導學生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項、各種學科競賽獲獎10餘項 |
湖北·武漢無損檢測學會秘書長 |
13 |
翟中生 |
教授 |
精密測量儀器,激光微加工 |
控制工程基礎,傳感器技術 |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基金1項,其他項目10餘項 2. 發表論文80餘篇 3. 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 4. 指導學生獲互聯網+比賽銀獎,智能車比賽全國一等獎 |
湖北省計量測試學會副秘書長 |
14 |
成家寶 |
副教授 |
測控技術與智能儀器;質量控制 |
智能儀器原理與設計、質量控制及六西格瑪管理 |
1. 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 2. 承擔企業項目20餘項 3. 發表論文20餘篇 |
|
15 |
劉文超 |
副教授 |
精密測量與精密儀器 |
工程光學,精密測量技術 |
1. 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 2. 發表論文20多篇 3. 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4. 獲湖北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
|
16 |
徐巍 |
副教授 |
無線傳感器網絡、嵌入式系統和智能儀器設計 |
誤差理論與實驗設計,控制工程基礎 |
1. 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多項 2. 發表論文20餘篇 3. 獲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二等獎一項 |
|
17 |
丁善婷 |
副教授 |
質量管理與可靠性 |
質量管理學,質量設計 |
1. 承擔國家及省部項目多項 2. 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3. 主編、參編教材數本 |
|
18 |
吳慶華 |
副教授 |
三維視覺檢測與智能控制 |
信号與系統,機器視覺與應用 |
1. 承擔省部項目多項 2. 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3. 授權發明專利5項 4. 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 5. 獲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 |
|
19 |
熊芝 |
副教授 |
激光及光電檢測,工業大尺寸測量 |
信号與系統,誤差理論與實驗設計 |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1項,其他項目10餘項 2. 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多項 3. 發表論文20餘篇 4. 授權發明專利5項 5. 獲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 |
|
20 |
陶青 |
副教授 |
光芯片,光傳感,光纖設計 |
智能儀器設計基礎 |
6. 承擔省部項目多項 7. 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8. 授權發明專利8項 |
|
21 |
塗君 |
副教授 |
無損檢測 |
控制工程基礎,無損檢測技術 |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2. 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 3. 發表論文20餘篇 4. 授權發明專利5項 |
|
22 |
陳濤 |
副教授 |
無損檢測 |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控制工程基礎 |
1. 省級人才項目入選者 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3. 發表論文20餘篇 4. 授權發明專利5項 5. 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省級二等獎一項 |
|
23 |
馮維 |
副教授 |
計算成像與光學三維測量、深度學習 |
機器視覺技術及應用、光電檢測技術及應用 |
1. 省級人才項目入選者 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3. 承擔省部級項目4項 4. 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
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 荊門航空産業園 科技特派員 |
24 |
範宜豔 |
講師 |
精密測量儀器 |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控制工程基礎 |
1. 承擔省部項目3項 2. 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3. 授權發明專利2項 |
|
25 |
邬文俊 |
講師 |
精密測量儀器 |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控制工程基礎 |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級項目2項 2. 發表論文20餘篇 3. 77779193永利官网大學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二等獎 |
|
26 |
王正家 |
講師 |
圖像處理算法 |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虛拟儀器 |
1. 承擔省部項目多項 2. 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3. 授權發明專利2項 4. 授權軟件著作權3項 |
|
27 |
董正瓊 |
講師 |
納米光波測量及儀器開發 |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控制工程基礎 |
1. 主持國家博後基金、省基金等4項 2. 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3. 授權發明專利2項 |
|
28 |
周向東 |
講師 |
光學設計、光學精密測量 |
工程光學 |
1. 參與國家及省部項目多項 2. 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3. 授權發明專利1項 |
|
29 |
張旭 |
講師 |
檢測聲學 |
工程測試技術基礎 |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2. 承擔省部級項目3項 3. 發表論文10餘篇 |
|
30 |
劉夢然 |
講師 |
MEMS傳感器 |
控制工程基礎 |
1. 省級人才項目入選者 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3. 承擔省部級項目3項 4. 發表論文10餘篇 |
|
九、教學條件
本專業建有國家級産品質量檢測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室面積9650平米,儀器設備3098萬元。本專業除具備常規測控專業光、機、電、算等實驗條件外,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精密測量、可靠性、無損檢測及視覺測量的技術特色。擁有彰顯質量特色和産品檢驗技術特征的精密測量、可靠性測試、無損檢測、視覺測量等方面的實驗設施,滿足實驗教學的要求,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十、校企合作
本專業與湖北省計量測試研究院、湖北省産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湖北省标準化與質量研究院、廣電計量檢測(武漢)有限公司、武漢淩雲科技集團、中原電子、東風汽車(十堰)、公司中國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康達電氣有限公司、武漢泰可電氣有限公司、東莞沃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學生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與研究能力的培養提供做學融合、研學融合的工程實踐載體和平台。

十一、國際交流
本專業方向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多所高校建立學生互派互訪關系,學生有較多機會參加國際學習交流和出國深造。
十二、科技活動
本專業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活躍,成立了學生創新組織——力創團隊,學生參加了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恩智浦”智能汽車競賽、全國機械創新大賽、全國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工程能力訓練大賽、全國數學建模比賽等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近四年取得國獎12項,省獎20餘項,獲批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20餘項。面向全校,自主組織了校級“質量杯”機器人比賽,營造了良好的校園科技文化氛圍。



十三、學生文體活動
專業學生在校園内可參加豐富的社團活動,體驗多彩的大學生活。自1992年起的“質量月”師生聯誼活動,已經發展成為了集“文藝、體育、科技創新、質量文化”等多方面融合的學生綜合性課外活動,成為學校品牌活動。


十四、就業去向
本專業社會需求旺盛,畢業生除繼續深造外,主要就業于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智能制造企業質量部門、知名認證機構、海關、質量相關職能部門,從事顧客需求調研、質量設計與策劃、質量檢測與控制、體系管理與認證、标準制定與推行、質量分析與改進、質量監督與審核、供應商管理、客訴管理等工作。
近五年,考研和出國率保持在28%以上,就業率98%。考取研究生的高校有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85高校,畢業生就業單位有湖北省标準化與質量研究院、武漢産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宜昌市夷陵區質量技術監督局、黃岡市産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鹹甯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淩雲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
十五、優秀校友
範志勇,1990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産品質量檢驗方向),現任湖北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徐勁松,1992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産品質量檢驗方向),現任鄂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總工。
劉鵬,1993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産品質量檢驗方向),現任淩雲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丁峻,1994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産品質量檢測專業,現任湖北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正高級工程師。
劉應文,1995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檢測技術及儀器儀表專業,“碩士農民”,紮根江漢平原,緻力于現代農業生産,注冊有劉應文™“放心糧”。
劉志平,1997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檢測技術及儀器儀表專業,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現任武漢理工大學物流學院副院長,教授。
王泉,2002年畢業于湖北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博士,ISO/IEC國際物聯網标準技術委員會“物聯網平台和互操作工作組”主席,現任感知産業集團副總裁,無錫物聯網産業研究院副院長。
左軍,2002年畢業于湖北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任武漢光迅科技有限公司質量部部長。
代娜,2005年002年畢業于湖北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任職武漢市計量測試檢定(研究)所。
張天宇,2007年畢業于湖北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任美的集團中央研究院平台經理。
李振,2007年畢業于湖北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江蘇辰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許宗怡,2008年畢業于湖北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任深圳創維集團RGB電子有限公司供應鍊與計劃中心副總監。
謝非,2013年畢業于湖北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任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武漢研究所,研發工程師。
王孝勇,2017年畢業于湖北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清華大學精儀學院控制工程專業碩士在讀,空間機器人方向。
唐鑫威,2018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廈門大學控制工程專業碩士在讀,控制工程方向。
呂自書,2018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工程專業碩士在讀,儀器儀表方向。
楊俊,2018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電子科技大學控制工程專業碩士在讀,控制工程方向。
吳楠,2018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法雷奧市光(中國)車燈有限公司就職,産品檢測工程師。
董亞博,2018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合肥美的電冰箱有限公司就職,市場部經理助理。
羅富欽,2018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現福耀玻璃(蘇州)有限公司就職,産品質量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