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名稱、代碼、學制、學位
專業名稱: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專業代碼:080202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二、專業背景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發展曆程與時俱進,前身是1978年開辦的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1998年調整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77779193永利官网曆史最悠久、實力最強的專業之一,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機械專業高級技術人才。具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20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2018年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複評,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教育部“歐特克專業綜合改革”、湖北省“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湖北省重點學科,所在學院獲批湖北省試點學院。擁有湖北省現代制造質量工程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機械基礎重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湖北省機電工程訓練中心、湖北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虛拟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武漢市精密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平台。
三、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系統的機械設計、制造、檢測、控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管理及組織能力,良好的綜合素養與職業規範、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能夠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綜合能力勝任工作崗位要求,能取得相應工作崗位的專業技術職稱或從業資格證書,成為單位的中堅力量。
上述培養目标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項:
目标1:具備較好的工程實踐能力,能運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術解決機械設計、制造、控制等複雜的機械工程問題 (專業能力) 。
目标2: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及組織能力,能以團隊觀念實施項目開發及運行(管理與團隊合作)。
目标3: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與職業規範(職業素養與規範)。
目标4:具備較好的創新意識、終身學習能力、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國際視野(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創新意識與國際視野)。
四、專業特色
契合國家工業發展戰略,遵循“新工科”建設思路,培養符合建設制造強國目标、服務地方工業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形成了“基礎寬厚、實踐豐富、創新能力強”的專業特色。
1、産出導向,産教融合,形成了“雙産融合、雙向介入”人才培養新模式
雙産融合。校企共商人才培養目标,優化課程體系,開發核心課程,實施專業教學。
雙向介入。學校進企業,促進人才培養;企業進校園,服務專業教學。
2、面向工程,基于項目,校企聯合打造了機械設計課程群、機械制造課程群、機電控制課程群。
3、理實融合,實施了以項目為載體的機械專業工程教育改革。
五、主要學科
本專業歸屬的一級學科是機械工程,下設2級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
六、核心課程
工程基礎必修課:工程圖學、電工電子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工程材料、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項目管理等。
專業基礎必修課:控制工程基礎、機械原理、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工程測試技術基礎、機械制造基礎、機械設計、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學)、數字化制造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學)、機電液傳動與控制(理實一體化教學)等。
專業核心必修課:機電一體化方向:機械制造技術、機器人技術;機械設計方向:機械設計學、機械系統設計;機械制造方向:機械制造裝備設計、機械制造工藝與夾具;模具設計與制造方向: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
七、專業榮譽
1、國家一流本科專業;
2、2015年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8年通過複評;
3、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4、教育部歐特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5、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試點專業;
6、湖北省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專業;
7、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8、現有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工程圖學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9、《智能制造基礎》、《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團隊被立項為省級教學團隊。





圖1 專業榮譽(部分)
八、專業改革
1、構建促進師生能力提高的教學軟硬件環境,提升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
本專業一方面和京山輕機、東莞沃德、台灣敏實等合作企業共建“實踐基地”,選送教師到企業進行一年以上的研發,鼓勵學生到企業進行三個月以上的一線生産實踐,另一方面充分加強校内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改善課程改革所需的配套軟硬件條件,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意識和能力。
2、構建滿足OBE工程教育理念的課程群,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針對本專業設計、制造、控制三大核心能力的培養需求,一方面反向設計課程體系,校企聯合打造了機械設計課程群、機械制造課程群、機電控制課程群等核心課程群;另一方面改革教學方法,對“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字化制造技術”、“機電液傳動與控制”等課程基于OBE理念實施理實融合改革,學生以獨立、小組協作等多種形式進行方案設計、項目實施。
本專業教學改革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被“人民周刊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報導。專業改革明顯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獲得社會企業行業的一緻好評,學生的社會競争力顯著提高。



圖2 教學成果獎




圖3 媒體報導
九、師資隊伍
序号 |
姓名 |
年齡 |
職稱 |
研究方向 |
主講課程 |
成果榮譽 |
社會兼職 |
海外經曆 |
1 |
張道德 |
47 |
教授 |
機電裝備制造與控制 機械電子工程 |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
1、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 2、近五年,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等縱向項目10餘項,主持企業委托項目二十餘項,發明專利授權3項,發表論文50餘篇。 3、主編教材1本。 |
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機械類專業認證專家(進校考察專家組組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專業認證委員會委員 湖北省金工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湖北省委組織部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 湖北省激光加工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武漢市輕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武漢市東湖高新第九批“3551”光谷人才。 |
|
2 |
趙大興 |
59 |
教授 |
機器視覺檢測與質量評價 制造裝備設計 無損檢測技術 |
工程圖學 |
1、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2、承擔各級科研項目20餘項、授權專利近20項,發表論文100餘篇。 3、指導學生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二等獎1項。 |
湖北省機電工程學會會長 湖北省工程圖學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
|
3 |
錢應平 |
50 |
教授 |
先進成形技術 |
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 |
1、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獎各1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2、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0餘項,授權專利3項,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1本。 3、指導學生獲獎1項 |
湖北省機電工程學會秘書長,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分會理事 |
日本訪問學者 |
4 |
魏兵 |
54 |
教授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機械原理 機械設計 創新設計 |
1、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 2、承擔各級科研項目30多項,發表論文20多篇。 3、指導學生獲獎10餘項。 |
湖北省機械原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常務理事 湖北省科技創新方法研究會理事 |
|
5 |
鄧援超 |
57 |
教授 |
實用機械設計與創新設計 |
機械設計 機械原理 創新設計創新方法 |
1、獲得國内貿易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湖北省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各1項。 2、承擔各級科研項目30餘項,授權專利20餘項,發表論文40餘篇。 3、指導學生獲獎約十項。 |
湖北省科技創新方法研究會副理事長 湖北省信息學會常務理事和創新方法專委會副主任 中國創新研究會技術委員會常務理事。 |
|
6 |
王君 |
43 |
教授 |
機械設計及理論 機器人技術 先進制造技術 |
機械原理 3D打印設計與實踐 |
1、承擔各級科研項目20餘項,授權專利20餘項,發表論文50餘篇。 2、指導學生獲獎約10項。 |
兼任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s、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等國際期刊論文審專家 ASME會員、SME會員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器人分會委員 湖北省機電學會理事 教育部信息技術新工科産學研聯盟機器人專業工作委員會委員等。 |
畢業于美國田納西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 |
7 |
魏春梅 |
49 |
教授 |
機械設計及理論 創新理論及創新方法方向 |
機械原理 機械設計 創新理論 |
1、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 2、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0餘項,授權專利5項,發表論文20餘篇。 3、指導學生獲獎8項。 |
民建湖北省科教專委會委員 |
|
8 |
何世平 |
48 |
教授 |
海洋特種機電設備 振動與噪聲控制 |
機械基礎 |
1、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級科研項目20餘項,授權專利5項,發表論文30餘篇。 2、指導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的包括全國一等獎等各類獎項10餘項。 |
聲隐身國家隊成員 |
|
9 |
陳水勝 |
51 |
教授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制造基礎 機械制造技術 |
1.獲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2.發表論文1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 3.指導本科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新比賽、“挑戰杯”等學科競賽獲獎10餘項。 |
南湖學者 |
|
10 |
孫國棟 |
39 |
教授 |
機器視覺與智能控制 |
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 |
1.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優秀中青年人才項目和武漢市晨光計劃各1項,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2部。 3.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互聯網+”等科技競賽獲特等獎、金獎等5項。 |
南湖學者 |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訪問學者 |
11 |
張铮 |
50 |
教授 |
自動控制 |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機器人技術 |
1. 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3項。 2.承擔國家自然基金1項,主持或參與縱橫向項目50餘項,近5年發表論文2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 3.指導本科生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獲一等獎10餘項。 |
|
美國訪問學者 |
12 |
許萬 |
41 |
教授 |
智能控制 |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嵌入式系統 |
1、獲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2、指導學生獲學科競賽各類獎項10餘項 |
|
|
13 |
姜榮俊 |
46 |
教授 |
減振降噪、 狀态監測及故障診斷 |
葉輪機械 振動理論 聲學基礎 |
1、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 2、承擔各級科研項目30餘項,發表論文20餘篇,授權專利2項。 |
|
|
14 |
嚴 國平 |
42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機械設計 機械系統優化與仿真 |
工程圖學 機械設計基礎 |
1、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2、承擔各級科研項目4項,授權專利近35項,發表論文20餘篇 3、指導學生獲湖北省挑戰杯二等獎1項。 |
|
加拿大訪問學者 |
15 |
胡新宇 |
45 |
教授 |
機械電子工程 |
計算機軟件基礎 C語言程序設計 |
1. 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獎和省科技進步獎各1項。 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基金等縱向課題4項,發表論文1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4項 |
|
|
16 |
李奕 |
44 |
副教授 |
機械電子工程 |
機電液傳動與控制 機械工程導論 |
1、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湖北省教學成果獎2項。 2.承擔教育部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項,湖北省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項。 3、承擔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論文10餘篇,授權專利10餘項。 |
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理事 |
畢業于日本國立九州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專業 |
17 |
孫金風 |
41 |
副教授 |
環保機械設備 機器人技術 |
工程圖學 |
1、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 2、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0餘項,授權專利近20項,發表論文50餘篇。 3、指導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的包括全國特等獎、一等獎等各類獎項30餘項。 |
湖北省工程圖學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理事 |
|
18 |
楊小俊 |
50 |
副教授 |
包裝機械設計 包裝技術與方法 運輸包裝與物流技術; |
機械設計基礎 包裝技術與方法 運輸包裝與物流管理 |
1、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2、承擔各級科研項目2項,授權專利5項,發表論文8篇。 3、指導學生獲獎5項。 |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包裝動力學專業委員會理事 中國包裝協會教育委員會理事 中國包裝協會包裝工程委員會理事 |
|
19 |
趙迪 |
39 |
副教授 |
機械設計及理論、智能機器人 |
機械原理 機械設計 |
1、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2、承擔各級科研項目7項,授權專利3項,發表論文20餘篇。 3、指導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5項。 |
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設計與傳動分會理事,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教育分會理事 |
|
20 |
鄭重 |
46 |
副教授 |
激光、納米複合材料 材料表面工程 材料成型裝備 |
彈性力學與有限元 先進制造技術 |
1、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 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獲批美國發明專利2項、中國發明專利16項,國内外核心以上刊物共發表論文30餘篇,參編“十一五”規劃教材一部。 3、指導學生獲全國比賽獎項3項,獲“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 |
|
|
21 |
汪泉 |
36 |
副教授 |
機械工程 |
機械原理 機械設計 |
1、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0項,授權專利10項,發表論文30篇 2、指導學生獲獎6項 |
|
|
22 |
張昌漢 |
48 |
講師 |
輕工機械智能裝備設計與控制 |
包裝機械設計 包裝測試技術 機械設計 |
1、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2、承擔各級科研項目2項,發表論文2篇。 3、指導學生獲獎1項。 |
|
|
23 |
任軍 |
36 |
講師 |
機器人技術 結構動力學 柔性機構學及噪聲與振動控制等 |
機械設計基礎 工程圖學 機器人技術 |
1、承擔各級科研項目5項,授權專利近50項,發表論文20餘篇。 2、指導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2項。 |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Journal of Low Frequency Noise Vibration and Active Control》、《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SCI期刊和ASME IDETC/CIE等國際會議以及《振動與沖擊》等EI期刊審稿人。 |
|
24 |
楊懷玉 |
41 |
講師 |
機械設計 無損檢測 |
工程圖學 計算機繪圖 機械設計基礎 |
1、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0餘項,授權專利20餘項,發表論文30餘篇。 2、指導學生獲獎10餘項 |
|
|
25 |
周宏娣 |
30 |
講師 |
信号處理與故障診斷 |
工程圖學 機械設計基礎 |
1、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承擔科研項目1項,發表論文8篇 |
|
|
十、校企合作
本專業通過校企合作共同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明顯提升了學生專業能力。
1、本專業與宜昌長機科技公司、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發動機廠分别共建了國家級、校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2、本專業與東風汽車公司、中國一拖集團公司、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武漢華中數控有限公司、京山輕機集團、宜昌長機科技公司、東莞沃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台灣敏實集團等企業合作共建了校外“實戰”實習基地、合創企業服務教學;



圖3 企業實踐
十一、國際交流
本專業方向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多所高校建立學生互派互訪關系,學生有較多機會參加國際學習交流和出國深造。同時本專業與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倫敦校區) 合作辦學,招收中英合作班,采用3+1教學模式,學生在77779193永利官网學習3年(含英語培訓),符合條件者赴英國學習1年(标準學制),完成雙方學業者可申請獲得中英雙方的本科學位。符合英方條件者可申請繼續攻讀英方大學相應方向碩士學位。










圖4 國際交流
十二、科技活動
本專業的學生在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挑戰杯”全國科技創新大賽、工程能力訓練大賽、“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産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數字化設計大賽、機器人RobotMaster、Roboconn比賽等多項科技創新活動中斬獲包括國家級特等獎在内的各類獎項,獲獎項數及質量在全省同類學校中排名首位。




圖5 學科競賽
十三、學生文體活動
學校、學院會定期舉行師生趣味運動會、大學生“活力秀”、新生歌手大賽、新生杯籃球賽、辯論賽、湖工杯足球賽、主持人大賽、經典誦讀比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圖6 文體活動
十四、畢業去向
本專業方向就業情況好,特别是在國家提出制造強國、制造強省的背景下,本專業學生在就業市場中具有強大的競争力。尤其是近三年來,社會對于從事機械設計與制造技術人員的需求量穩步上升,畢業生可選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機械設計制造與汽車制造企業、機電産品進出口等單位就業,就業率穩定在96%以上。此外,本專業畢業生一直保持着較高且穩定的升學率,讀研及出國率近三年持續走高,2019年考研升學率超過32%。
以下為本專業部分2019屆畢業生畢業去向:
劉默耘,2019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碩士在讀,機器視覺方向。
胡天宇,2019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碩士在讀,産線仿真方向。
李梓璇,2019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碩士在讀,微傳感器方向。
胡一嘯,2019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墨爾本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碩士在讀,機械電子工程方向。
毛志輝,2019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杭州螢石網絡有限公司就職,ME工程師。
王前,2019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中鐵十一局集團城市軌道工程有限公司就職,機電工程師。
黃聞濤,2019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中國電建集團武漢重工裝備有限公司就職,助理機械設計師。
歐陽,2019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珠海格力電器有限公司就職,客戶經理。
十五、優秀校友
徐鵬航,1964年畢業于農業機械制造專業(現77779193永利官网)。先後任湖北省副省長,國家技術監督局局長,國家經貿委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國防科工委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還擔任國防科工委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沈學強,1983年畢業于湖北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化專業。現任現任湖北省十堰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周霁,1984.07, 湖北工學院機械制造專業(現77779193永利官网)。曆任湖北省襄樊市機械局副科長,襄樊市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副經理,襄樊市機械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襄樊市政府副秘書長,襄軸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湖北省襄樊市委常委、谷城縣委書記,湖北省仙桃市委書記 ,十堰市委書記、市長 。現任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宜昌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黨的十九大代表 ,清江河湖長。
夏亞靈,1984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農業機械制造與維修專業學習。 現任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董青平,1985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工程系農機專業。曆任天門市工業局辦事員、技術改造科副科長、科長、天門市經貿委副主任、黨組成員、兼湖北第四機床廠廠長、黨委書記、天門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黨組書記、天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天門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天門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等職務,現任天門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夏大銘,1986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制造專業。曆任洪湖市化纖廠辦公室主任、洪湖市紡織工業局黨辦秘書、洪湖市政府辦公室城經科副科長、科長、 洪湖市政府政研室副主任、市政府督辦室主任、洪湖市規劃管理局黨委書記、洪湖市科技局局長、黨組書記、 洪湖市招商局局長、黨組書記、兼任市政府辦黨組副書記、政協政府聯絡處主任等職務,現任洪湖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董衛民,1990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專業(現77779193永利官网)。先後任共青團黃岡市委書記、黨組書記,紅安縣委副書記、縣長,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十堰市委副書記,湖北省地質局局長、黨組書記,黃石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現任湖北省黃石市委書記,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一屆湖北省委委員。
明進華,1994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制造專業。曆任黃石市紀委監察局紀檢監察二室科員、鐵山區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黃石市商務局(招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西塞山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黃石市大橋局局長、黨委書記、市交通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陽新縣委副書記、縣政府代縣長、黨組書記等職務,現任陽新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書記、縣長。
梁遠鋼,1983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農機專業畢業,現任湖北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周少文,1982年畢業于湖北輕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系。現任湖北天工機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及黨支部書記。
張美華,1984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農機專修造專業。畢業後進入沙市團市委工作,後任團市委書記;1991年赴日本留學早稻田大學;1994年獲宏觀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4年回國後被調至團中央擔任團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和國際部部長;2000年辭職創辦湖北同濟堂藥房有限公司。
程良疇,1984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電系機械專業。現任中加合資—克奧茲泵業(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
鄭賢玲,1987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工程系。現任潤晖投資(鼎晖投資二級市場部門,美國斯坦福大學基金會和挪威中央銀行等外資機構的QFII代理)高級研究員、執行董事、資深董事,從事機械與汽車行業及上市公司研究,并負責周期性行業的管理協調。
朱淩,1988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制造及工藝專業。現任北京中安無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劉鵬, 1993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先後任淩雲科技集團設計師、設計室主任、副總工程師、辦事處主任、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現任淩雲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國濤,1993年畢業于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曆任宜昌市柴油機廠分廠廠長、副總經理,宜昌市玻璃廠廠長,宜昌瑪爾姆遜鋼琴股份有限公司(中瑞合資)董事長,均瑤集團董事局顧問、董事局主席特别助理,泰豪集團副總裁兼上海泰豪智能建築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信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上海九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兼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運營中心董事長、總裁。
向華,1993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工程專業。現任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唐敦兵,1994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先後在香港城市大學(高級研究助理)、清華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洪堡研究員)、英國Cranfield University (研究員, Research Fellow)從事科研工作,現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導師,江蘇省緻公黨省委委員。還擔任機械工程學會生産工程分會生産系統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機械工程學會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學專業委員會理事等社會兼職。
黃吉鴻,1994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現任東莞市精鼎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宏盛,1996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電工程專業。現任無錫友盛晉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漢隆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稅黎明,1996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電工程專業。現任東莞市黎輝智能設備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豔冰,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深圳市宏事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向明,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惠州市華輝信達電子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羅傑平,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四川省尺度建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負責人(總經理)。
賈坤,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寶科精密制品(深圳)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
李濤,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深圳市鴻奕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
徐享舟,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東莞市鋒宇模具工具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福義,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惠州市億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馮成軍,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珠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總監。
邊文俊,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貴州興富祥立健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徐萊恩,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金華市航大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
程航,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成都久容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勝偉,1999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深圳市富睿前沿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進濤,2002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深圳市采集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經理。
徐傑翔,2003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威健國際銷售總監。
楊傑,2003年畢業于湖北工學院(現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威健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部門經理。
黃連波,2004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深圳維度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
李俊,2005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恒遠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王剛,2012年畢業于77779193永利官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現任蘇州迅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區域主管。